守住初心 多种经营——中国热科院加大橡胶林下经济示范推广
3月17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牧草研究团队的专家们来到海口市云龙镇海南橡胶集团旗下海南瑞橡金鸡岭分公司红湖片区的橡胶林里,查看去年在林下种植的王草、柱花草等牧草生长情况,指导企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提高胶园亩产值。
胶园间作王草
但近年来,胶价持续低迷,2018年国内全乳胶天然橡胶全年平均价格为1.1万元/吨,仅为2011年最高价的35%左右。受胶价走低影响,胶农收入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割胶亏本的窘迫状态,胶农弃割、弃管、砍树现象日益严重,产量持续递减。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年需求量360-380万吨,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受气候和土地资源的限制,我国天然橡胶年产量只有70-80多万吨。同时,因胶价持续低迷,导致橡胶种植面积和开割面积萎缩,橡胶产品进口依赖度进一步增加,自给率仅约15%,产业安全受到严重冲击。
为此,201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海南、云南、广东为重点,划定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1800万亩。2019年中央1号文件又指出,在提质增效基础上,巩固天然橡胶生产能力。
天然橡胶是海南省第一大经济作物,海南省种植面积超过800万亩,全省约23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橡胶有关的职业。目前,我国天然橡胶单产约为80千克/亩,以1万元/吨计算,亩产值800元,扣除成本后几乎没有利润,甚至亏本。
胶园间作柱花草
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牧草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刘国道看来,面对胶价持续维持低位运行和保证必需的植胶面积的矛盾,如何守住初心,在确保橡胶供应及产业链条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拓胶园复合种植与多种经营,增加单位面积产值是当前维持现有胶林不缩减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橡胶种植户的必由之路。
为了解决胶园产值过低问题,海南橡胶集团提出胶园亩产万元计划,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利用胶园隙地,引入间作构建依托胶园的复合农业结构,比如胶园间作牧草、南药、花卉、块根块茎类作物等。间作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冠层空间,提高胶园土地利用率,增加胶园产出,提升胶园收益,实现以短养长,增收保胶的效果。2019年热科院全力支持建立胶园间作复合生产示范基地100亩,利用胶林隙地种植牧草养牛,单单种草的产值每亩估算约500元。
“养牛是个产业链,海南现有土地资源有限,很难找到大面积空地用于牧草种植,没有地就没有草,没有草就没有牛。”海南橡胶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李超认为,如何利用海胶集团现有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种草才是关键。在中国热科院专家支持下,选择王草、柱花草等适宜在橡胶中小苗期生长,兼顾产量和营养的牧草品种,发展循环养牛产业。
李超告诉记者,海南橡胶集团每年都会有一定面积的老旧胶林需要更新,目前全省约有50万亩左右更新后的中小苗期胶林,采光通透度相对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牧草养殖业。现在来看,牧草长势良好,下个月首批从内蒙古引进的种牛就能到位。
刘国道介绍,我国南方林果用地范围广、面积大,其中园地800万公顷,林地9000万公顷以上,开发利用幼林果园种草,实行林草畜结合、种养结合是南方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人工草地的产量是野生牧草的8-10倍,已成为南方农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饲草资源,有效缓解了南方舍饲畜牧业发展中优质饲草短缺问题。
刘国道称,以热科院自主选育的王草为例,一次种下可多年收割,最高可以长到4米高,一年可割10到15次,每亩产鲜草都在20吨以上,其茎秆含糖分,脆甜多汁,是养牛的理想青饲料。柱花草每亩年产鲜草3吨左右,虽然产量相对较低但其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高达13%-18%,是很好的精饲料。